云南资讯

当前位置:

 云南资讯 > 教育 > 正文

云南安宁中学嵩华学校:探寻澜湄精神 厚植爱国爱乡情怀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高金荣 金思倩 杨沛裕 刘其鑫 2025-09-25

2025年8月15日,“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议在安宁举行,安宁作为古今枢纽蕴含着开放、包容、互联的精神,正是“澜湄精神”的微观体现。9月19日,云南安宁中学嵩华学校七、八年级的同学们携手家长志愿者,开展了一场以“探寻澜湄精神,厚植爱国爱乡情怀”为主题的研学徒步活动。

课程深耕,教育在行走之间

本次研学是安宁中学嵩华学校“遇见杨升庵”校本课程的深度实践。杨绍琳老师带领跨学科团队,提前将澜湄合作的时代精神与摩崖石刻的历史底蕴融入课程设计,真正做到“以行践知”。

集结出发,誓言启程

中午12:50,升旗广场上阳光正好,湛蓝的天幕下,各班班旗迎风招展。师生们精神抖擞,已按班级方阵整齐列队,以蓬勃的朝气静候仪式开始。

启动仪式上,岳学刚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次研学活动,并以亲身经历为笔,将家乡几十载的岁月变迁娓娓道来 ,那些藏在记忆里的细节、亲身见证的发展,让 “家乡变化” 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与力量。黄祖瑞老师解读了“澜湄合作”外长会议选址安宁的原因,并结合摩崖石刻,讲述安宁承载千年人文印记的悠久历史。她鼓励同学们从地理故事出发,认识安宁独特魅力,热爱家乡、为其未来发展自豪。

徒步十二公里,踏秋而行

研学队伍沿螳螂川畔行进,沿途有老师护航,有家长志愿者相伴,同学们高举班旗,步伐轻快,一路欢歌笑语。

十二公里的路途,不仅是体力的挑战,更是意志的磨砺。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土地,用心感受文化的脉络。

摩崖石刻前,聆听千年回响

抵达温泉摩崖石刻群,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细细品读崖壁上的文字与历史。

杨升庵的诗词、历代文人的题刻,仿佛穿越时空,与少年们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话。

笔墨生香,书写文化传承

在石刻群前,书法老师现场挥毫,同学们也纷纷提笔,写下那句句经典。谁说历史很远?笔下便是四百年的风雅!


文创展示,巧思遇见传统

美术老师创作的陶艺、篆刻、书签等文创作品,融合杨升庵文化与安宁山水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同学们在观赏中,重新发现家乡之美的现代表达。

陶艺

 

篆刻

心声分享,研学的意义

七年级同学感叹:“往日只在课本里读杨升庵的诗,今日站在他曾驻足的摩崖前,才真正懂了‘江山留胜迹’的意义。”

家长志愿者也表示:“看着孩子们围着讲解员追问石刻的故事,捧着文创作品细细端详,才明白这场研学不是简单的‘走路看景’,而是让家乡文化真正走进了孩子心里。”

未来可期,根植本土,走向世界

 

云南安宁中学嵩华学校将继续以本土文化为根,以实践活动为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让学子在探寻中铭记“从何处来”,在热爱中坚定“向何处去”。

【责编 李媛】


在军训中践行青春誓言 在奋斗中擦亮青春底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16

英姿飒爽磨砺担当品格 青春逐梦开启崭新征程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15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