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之歌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匠之歌 > 正文

汪骏成与他的“一笔线鉴定法”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颂今 2025-09-22 18:22

自古以来,书画鉴定便是连接历史与当下、守护艺术真谛与文化根脉的重要事业。它不仅是真伪之辨,更是一场与古人对话、为文明守门的深度修行。在当今书画鉴定领域,汪骏成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兼具“慧眼”与“匠心”的杰出代表,他以独创的“一笔线鉴定法”开创了书画鉴定科学化、系统化的新路径。

师古开新:“一笔线”破解千年笔墨密码

汪骏成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深耕与创新。他所创立的“一笔线鉴定法”,可以说在书画鉴定史上的重要突破。该方法将书画中的线条视作艺术的“基因序列”,通过笔锋压力、运笔速度、笔触变化、点画关系、行笔走向、运笔习惯等17项核心指标,精准解析艺术家的独特“笔法指纹”,从而为作品真伪判定提供客观、可量化的科学依据。这一方法极大提升了鉴定的准确率。

恪守原则:科技赋能而不越位

尽管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汪骏成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在推广“一笔线鉴定法”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三项原则:

其一,保持技术工具的辅助性地位,防止数据绝对化倾向。他始终强调,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工具,最终的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家综合各方面因素作出判断;其二,注重培养鉴定者的艺术感知力。他要求从业者每年观摩真迹不少于200小时,在经典作品中培养“眼力”,保持对艺术的敏感度;其三,建立学术共同体。他与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等国内外机构共建共享数据平台,推动行业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知行合一:学术操守与文化担当

汪骏成的鉴定智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蕴含着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在新著《讲中国书画鉴赏与鉴定》中,将二十余年经验凝练成系统理论,提出“艺术鉴定需兼具文化底蕴与责任心”的理念。在抖音直播间,他深入浅出地讲解近现代名家的艺术特点,让大众真正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并了解基本的鉴别方法,提升了公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在面对重大鉴定任务时,他始终坚守学术操守,拒绝速成鉴定,同时避免了重大文化误判,保护了国家文化利益。

守正创新:新时代鉴定家的双重使命

汪骏成用行动诠释着鉴定家的双重使命——既是艺术瑰宝的守护者,也是文化传承的播火者。他坚持“技术验证+艺术感知”的双轨鉴定模式,在守护艺术本真性的同时,更推动着传统鉴定技艺的现代转型。

如今,汪骏成依然保持着对书画艺术的敬畏之心。他的“慧眼识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精准判断,更是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刻洞察与坚定守护。在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本土与国际之间,汪骏成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看到了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汪骏成和他的“一笔线鉴定法”,正在书写着书画鉴定领域的新篇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编 李媛】

华蓉陶瓷:以德做人,以艺做砖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1-18

俞乃思:纸里包着火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26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