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通铺在育才路上,两只野斑鸠落在路北首的一处院落中,院墙高处失去锁的深绿色邮箱,正被风吹得门吱嘎作响。
院内略显老旧的三层楼房,原先是育才路居委会的办公地。居委会搬迁新址后,独剩107办公室大门常开——
海门分局城中派出所社区民警顾平,便是从这方寸小院内的警务室,走向辖区的万户千家。
今年34岁的顾平,笑起来眼角还留着青春的痕迹,可办起事来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老练。
育才路社区地处老城核心区,街巷交错、人口密集,学校多、老人多、小商户多,治安管理千头万绪。但她从无怨言,反而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用她的话说:“社区工作不是‘管人’,是‘爱人’。”
脚步沉下去 社情民意浮上来
顾平的一天,往往从清晨的社区巡视开始。她很少直接坐在警务室里——“线索在一线,问题在街头”,这是她坚持的原则。
她随身带的,是一本边角微卷的警务日志、一叠反诈宣传册,以及一些常备的应急药品。这些东西不稀奇,却在她日复一日的行走中,成了连接居民信任的纽带。
她坚持“用脚板做警务”,日均两万步是常态。
辖区内育才小学和东洲幼儿园,早晚人车流量极大,她主动参与“护学岗”,不管刮风下雨,总能看到她穿梭在车流中的身影;针对12家电动车经营部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她协同社区辅警宋杰每日上门清查,将“三合一”场所潜在风险全面摸排见底……
今年3月,顾平在走访中碰到居民王阿姨求助,东苑弄小区的巷子里有几盏路灯坏了,老人晚上不敢出门。顾平当天就协调市政部门,不到三天问题彻底解决。她常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你把他们放心上,他们才会把你当自己人。”
“小顾热线” 成为社区110电话
顾平的手机号不算秘密。她借鉴了其他优秀社区民警的做法,把号码印在警民联系卡上,贴满社区宣传栏、楼道口,甚至小卖部的收银台旁。
这个号码,接过凌晨三点的噪音投诉,也接过孩子发烧求助的急电。最多一天,她接了近四十个电话,手机打到发烫,嗓子说到沙哑,她却从不嫌烦。“电话越多,说明大家越信任我。”
警务室对面的公园新村,有位独居的秦大爷,有阵子摔伤了腿,而子女都在外地。
无奈之下,老人拨通了手机通讯录里的“小顾警官”的号码。在协助老人送医治疗后,顾平每隔两三天就打电话问候,多次帮他买菜送药。今年端午节,张大爷亲手包了粽子送到警务室,心中满是感激:“小顾啊,和我闺女那样亲呢!”
解忧警务室 小事里有真功夫
社区工作看似琐碎,却最考验民警的耐心与智慧。
去年年底,东洲市场外围的一家水产店,被楼上住户反映夜里增氧泵噪音扰民,严重影响正常休息。
顾平了解情况后,不仅协调商铺更换小功率泵、为养殖箱加装隔音棉,还自发联系电工对店内老线路做安全检查;菜场有人遛狗引发恐慌,她不是简单劝阻了事,而是联合市场管理部发起“文明遛狗公约”征集,推动形成市场共识的进一步规范。
今年夏天,辖区警营牛肉店的储先生为办理孩子入学急得团团转,暂住证材料不齐、时间紧迫。顾平一边安抚情绪,一边与加急处理,本来需十五个工作日的流程,用一张临时证明缓解了燃眉之急。
“如果不是顾警官,孩子读书就耽误了。”储先生事后送来锦旗,“心系百姓 为民解忧”八个字熠熠生辉。
让顾平放心不下的,还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是东洲市场外地经营户的子女。父母从外地来到海门,起早贪黑忙于生意,孩子们放学后常常无人看管。
注意到这一情况后,顾平主动将警务室隔壁闲置的图书室整理出来,创办了“彩虹书屋”。她募集图书、添置书桌台灯,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温暖的课后驿站。
“有顾警官在,我们做生意心里踏实多了。”不光经营户心生暖意,孩子们亲昵地围着她,一声声“警察阿姨”叫得格外甜。
采访手记
采访中问顾平,34岁,正是拼事业、顾家庭的年纪,天天泡社区图什么?
她只是笑笑:“我没想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能让大家平安、踏实,我就满足了。”
我想,她最大的成就感,不是收到多少锦旗、获得多少点赞,而是把自己活成了百姓口中那个“靠谱的小顾”——平凡如盏微光,却不可缺少;从方寸小院中走出,却迈进千家万户之门。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22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26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