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资讯

当前位置:

 湖北资讯 > 地方要闻 > 正文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府院联动为政务诚信强赋能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罗翔 王炯瑶 柯铭锟 2025-09-26

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宏大工程中,政务诚信居于核心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黄石市西塞山区积极探索建立了“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开创了府院联动、共建诚信的新局面。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与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更以政府自身履约践诺,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了标杆。

高效执行!群众权益有保障

今年8月,一起街道办事处拖欠离职协管员许某经济补偿金、加班费及绩效工资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迅速启动政务诚信协调机制,及时将案件信息推送至发改部门,并同步向主管单位发出“履行预警”,清晰阐明不履行的失信后果。在机制运行的压力与法院的督促下,该街道迅速筹措资金,案件在一周内得以高效执结,许某被拖欠的3162元应得款项全额到位。

今年9月,某园林景观公司与西塞山区某局的工程款纠纷经调解后,部门未能按期支付剩余款项。企业申请执行,法院再次依托该机制发出协调函,明确告知失信后果并强力督促履行。在府院的协调推动下,该局积极克服困难,最终15天将所欠工程款一次性支付完毕。

制度创新,构建诚信“防火墙”

两起涉府案件的成功快速化解,绝非偶然,其背后是该区2023年7月率先推行的《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实施方案(试行)》所提供的坚实制度支撑。该方案通过四大核心举措为政务诚信构筑坚实防线。

一是建立政务失信信息共享机制。区法院定期向区发改局集中推送涉诉政务主体的案件信息及潜在失信风险,由发改局建立政务诚信“红黑榜”,并通报相关主管单位,形成内部监督与压力传导;二是严格实施失信预警反馈程序。法院在将涉政务主体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前,必须提前向其及其主管单位发出预警告知,充分听取申辩意见,给予其主动履行、避免信用受损的机会;三是强化府院联动协调共治。法院与发改、财政等政府部门协同发力,通过信息互通、联合约谈、专项督查等方式,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长期拖欠或变相抵赖等行为,实质性地推动历史问题和现存纠纷的化解;四是高效运行信用修复机制。一旦涉案政务主体履行完毕法定义务,法院将在3个工作日内屏蔽其相关失信信息,恢复其信用状态,激励主动改错。

成效显著,公信提升赢赞誉

两案同执并结,让群众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得到同步提升。据了解,“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自运行以来成效斐然。机制建立前,涉政务诚信执行案件平均办理时长90天,机制建设后,执行到位率100%,进入执行的案件最短办结天数为2天。通过府院联动,共建政务诚信,不仅有效维护了群众和企业的正当权益,政府部门在面对诉讼时积极回应、带头履约的行动,极大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黄石市西塞山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府院联动,努力打通执行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胜诉权益,积极构建全社会尊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