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英才时评 > 正文

中华英才时评|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消费者知情权与企业透明度的双重考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宋金甫 2025-09-21 10:01

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舆论风波,揭示了餐饮行业标准化与消费者期望之间的巨大鸿沟,也折射出当代企业家应对公共危机的智慧缺失。

9月10日,网络大V罗永浩在微博发文吐槽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体验“恶心”,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随即强硬回应,称门店“100%无预制菜”,谴责罗永浩言论损害商誉并表示将起诉。 这场争端迅速升级为全网关注的公共事件,引发了关于消费者知情权与企业透明度的广泛讨论。

01 争端始末:从吐槽到悬赏的证据博弈

事件起源于罗永浩的一次消费体验。9月10日,他在微博发表了针对西贝的批评意见,触发了这场风波。

面对指控,西贝没有选择冷静应对,而是采取了强硬立场。贾国龙召开媒体沟通会,不仅否认预制菜指控,还宣布起诉罗永浩,并开放全国门店后厨以证“清白”。

罗永浩随后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并通过多平台直播展示西贝后厨多款保质期9到24个月的预处理菜品,质疑其在“无预制菜”说法上玩文字游戏。

02 舆论转向:企业家的“面子”与消费者的“里子”

随着事件发酵,舆论呈现一边倒态势。超九成网友支持罗永浩,西贝门店客流锐减七成,日均营业额损失超百万元。

这反映出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化的强烈诉求。当消费者发现支付了现制菜品的价格,得到的却是中央厨房流水线的复热品时,信任的裂缝便悄然产生。

贾国龙在行业群中的表态截图流出,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但也承认被其“打醒”,变相帮西贝进步。 这种矛盾心理揭示了传统企业家面对新媒体舆论时的困惑与挣扎。

03 监管背景:预制菜国标与行业转型契机

值得关注的是,正值双方争论之际,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标准拟强制餐饮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这标志着行业将进入“透明化竞争”新阶段。

目前消费者与企业在预制菜认知上存在明显偏差。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的规定,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但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做”等同于预制菜。 这种认知差异成为此次争端的深层原因。

04 危机反思:企业应对的成败得失

西贝在此次危机处理中的表现值得商榷。从一开始的强硬对抗,到后来的致歉整改,其应对策略显得被动而混乱。

相比之下,作为华与华客户的蜜雪冰城也曾遭遇食品安全质疑,但却获得了网友的宽容对待。 究其原因,在于蜜雪冰城的平价定位与品牌承诺保持一致,而西贝的高价位则让消费者对品质有了更高期待。

企业家应对舆论危机的态度往往决定事件走向。罗永浩在9月15日晚发文,表示决定放弃追究西贝,指出“无数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事业成就的,可以为了所谓的‘面子’做出多愚蠢、多不顾后果的事”。

05 行业启示:透明化经营与消费者信任重建

西贝事件最终以企业的退让告一段落。9月15日,西贝发布官方致歉信,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为门店现场加工,并在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国门店九大调整。

这一承诺意味着西贝正在向更加透明化的经营模式转变。

餐饮行业需要认识到,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消费者知情权不容忽视。企业应当在效率与信任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公开供应链信息、优化定价策略、提升产品品质,重建消费者信心。

随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将出台,餐饮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的监管环境。

西贝承诺在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国门店的调整,包括儿童餐牛肉饼门店现做、烤羊肉串现切现串现烤等。

这场风波推动了行业透明化进程,消费者知情权得到进一步尊重。未来餐饮企业需在效率与诚信间找到平衡,用透明换信任,以诚意换口碑。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时评 |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底线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26

中华英才时评 | 贪欲毁终身的警世鉴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9-24

24小时热点